期刊简介
本刊是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应运而生,办刊宗旨是促进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加强社区卫生事业的科学研究,促进社区医学信息的交流。
往期目录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首页>社区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社区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2-4208
- 国内刊号:10-1026/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中药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害
费洪柱
关键词:中药治疗, 抗结核药物, 药物性肝损害, 药物性肝病, 用药剂量, 特异体质, 抗痨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药, 肝细胞, 抗寄生虫药, 变态反应性, 治疗效果, 药物所致, 损害程度, 抗肿瘤药, 间歇疗法, 激素类药, 肝肾损害, 发生机制, 常见原因
摘要: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因呈多样性,涉及多类药物,几乎包括临床各科所用的药物:抗结核药、抗肿瘤药、激素类药、中草药及中枢神经系统药、抗寄生虫药、麻醉药等.抗结核药治疗结核病,因其疗程长(少则半年,多则几年),容易造成肝肾损害,是引起药物性肝病的常见原因之一.其发生机制是肝细胞或特异体质反应.其中肝细胞中损害型与用药剂量密切相关,而特异体质反应型与用药剂量无关[1].抗结核药物均采用间歇疗法,以便使其发挥应有的治疗效果,降低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2].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害,主要为中毒性肝损害及变态反应性肝损害两种,常规剂量下的抗痨治疗,肝损害程度一般较轻,但是如果不予治疗,则损害的程度有可能加重,迫使停止抗痨治疗,给病人带来不利影响.中药治疗药物性肝损害历史悠久,应用中药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疗效较好,现综述如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