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区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社区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2-4208
  • 国内刊号:10-1026/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社区医学杂志2018年第18期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瑞芬太尼麻醉效果观察

高毅;司小萌;孙丽;温昌明;韩志刚;张耕瑞;杨丽

关键词:瑞芬太尼,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麻醉复苏, 呛咳, 血流动力学
摘要:目的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麻醉复苏期,瘤体内血栓尚未完全形成,拔管期患者呛咳易诱发患者瘤体再出血,影响手术效果及预后.本研究观察瑞芬太尼对预防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患者拔管期呛咳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稳定效果,为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麻醉用药选择提供借鉴.方法 选择2016-10-01-2018-02-28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行全麻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维持麻醉药物停止时间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术中均采用静吸复合维持麻醉,即靶控输注瑞芬太尼10~15μtg/(kg·h)联合七氟烷(浓度为0.5~1.0 MAC)持续吸入全麻维持,对照组瑞芬太尼输注至手术结束即刻停药,观察组在手术结束前5 min改瑞芬太尼2 ng/mL持续靶控输注至麻醉苏醒结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复苏刺激反应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总复苏时间,以及拔管期间呛咳发生率、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和血氧饱和度(saturation of blood oxygen,SPO2)指数改变.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复苏刺激反应时间分别(9.8±2.7)min和(8.7±2.3)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3,P=0.153;睁眼时间分别为(15.5±4.4)min和(14.1±3.9)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4,P=0.104;拔管时间分别为(23.4±6.5)min和(21.9±6.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8,P=0.994;总复苏时间分别为(30.8±7.3) min和(28.5±6.9)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34,P=0.905.观察组拔管期间呛咳发生率为11.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8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164,P=0.015.观察组T2时MAP为(98.7±4.7)mm Hg,优于对照组的(112.5±5.4) mm Hg,t=4.671,P=0.026;HR为(95.3±5.8)次/min,优于对照组的(124.5±8.7)次/min,t=6.893,P=0.014;SPO2为(96.6±1.3)%,优于对照组的(93.3±1.7)%,t=3.197,P=0.043.结论 瑞芬太尼可显著改善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全麻患者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改变,降低拔管期呛咳发生率,稳定颅内压,且不延长复苏时间,对预防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在出血具有重要意义.